在中、南美洲的雨林中,有一种蛙类个体不大,小到可以坐在一枚硬币上,却拥有着鲜艳美丽的外表,皮肤颜色醒目,有黄色、金色、红色、粉红色、蓝色等等,大多数人第一次见到它,都会顿生怜爱、艳羡之情。
这种动物就是声名远扬的箭毒蛙,不过可不要被其美丽的外表迷惑了, 箭毒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青蛙,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毒的两栖动物。
箭毒蛙体内蕴含有致命毒液,取其毒液0.1毫克就可以毒死一个人,0.2微克就可以毒死一只老鼠。任何动物只要去吃箭毒蛙,即使舌头粘上一点点毒液,也会在几分钟内中毒毙命。
漂亮、娇小的箭毒蛙,体内藏有可怕的剧毒,雨林内很多动物都避而远之,人类也将其称为“丛林多彩杀手”。
天使与魔鬼的复合体-箭毒蛙
箭毒蛙也被称为毒箭蛙、毒镖枪蛙,属于箭毒蛙科动物,有13属170多种,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
而分布区域不同,身体颜色各不相同,箭毒蛙的毒性强度也不一样,大多喜欢栖息在潮湿地带。鲜艳多彩的皮肤,布满黑纹的四肢,在绿色的森林里显得格外绚丽夺目,犹如“精灵”一般。
箭毒蛙体型非常娇小,最长不过只有6厘米,一些种类的蛙也就1.5厘米。虽然体型非常小,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在雨林里的地位。
凭借着一身漂亮的“外衣”,可以在森林里“霸道横行”,无所顾忌,不需要躲躲藏藏地生活,反而以醒目的颜色向周围动物发出警告: 我有毒,不要靠近我!
毫不夸张地说,箭毒蛙简直就是天使与魔鬼的复合体。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约在1000多年前,箭毒蛙其实都长得差不多,由于海平面不断升高,栖息地被割裂分块。
因此,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箭毒蛙,也就慢慢适应了不同的进化环境,持续地演化造成如今箭毒蛙家族间的毒性差异,毒性越强,其皮肤颜色就越鲜亮。
箭毒蛙的毒性强于一切蛙毒,身上分泌出的毒液,要一条人命简直是分分钟的事情。
据科学实验发现,一只小型的箭毒蛙,所具有的毒素足以杀死两万只老鼠。
其中,毒性最强的金色箭毒蛙,一次喷出约2毫克毒素,就可以杀死一万只实验用的老鼠或10名成年人。
目前人类发现的箭毒蛙种类170多种,含有剧毒的就有55种。箭毒蛙释放出的生物碱毒液,能够破坏其他生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最终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而迅速死亡。
可怕的是,看似美丽实则藏剧毒的箭毒蛙,本身并不“生产”毒素,却能跻身于世界最毒之列。
剧毒从哪里来?
箭毒蛙具有很强的毒性,奇特的是, 这些毒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身上致命剧毒全是吃出来的。
箭毒蛙和其它蛙类不同,不吃空中飞的飞蛾、水里游的鱼虾,却对地面上蚂蚁、蟋蟀、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昆虫情有独钟。
这些动物体内含有一种有毒的生物碱,当箭毒蛙吃了这些动物后,有毒的代谢物会通过血液循环、消化系统等方式渗透到箭毒蛙的皮肤上,从皮肤小孔分泌出浓缩的毒液,作为保护自己的“铠甲”。
一些箭毒蛙甚至还可以对有毒化合物进行改良,使毒性增强好几倍。吃得越多,毒性越强, 在箭毒蛙家族中,颜色越鲜亮就越危险,皮肤为金色、绿色、橙色的箭毒蛙,更有“炫耀”的资本。
箭毒蛙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雌雄交配后,雌蛙产下蛙卵就潇洒离去,雄蛙则会留下悉心照料幼体,不辞辛苦地将小蝌蚪背到不同的水洼里发育。这是因为蝌蚪是肉食性,待在一起会自相残杀。
褪去尾巴之前,小蝌蚪身上没有毒性,在水中发育几天后,雌蛙会返回照料幸运活下的小蝌蚪,产下未受精的卵给小蝌蚪吃。
未受精的卵生物碱含量也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防御敌害。新生的小蝌蚪们吃着卵一天天长大,几个月后尾巴消失,就可以成长为一只强壮的箭毒蛙。
为什么箭毒蛙不会被自己毒死?
箭毒蛙分泌出的毒液既能润滑皮肤,也能保持自己不遭受敌害,美丽的外表下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攻击者看到箭毒蛙,基本都选择绕道而走。
毕竟猎食箭毒蛙,也就相当于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的。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带有致命毒液的箭毒蛙,为何不会被自己毒死?
为了弄清缘由,科学家也做了不少实验,箭毒蛙自身不受这些毒素的伤害, 主要是由于其体内基因发生了突变。
箭毒蛙的毒素被称为“地棘蛙素”,能与动物神经系统内的受体结合,干扰乙酰胆碱传递神经讯号的工作,严重可导致死亡。神奇的是,箭毒蛙却不会受到该毒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由于箭毒蛙基因的突变,其体内构成毒素受体的2500个氨基酸中有3个发生了改变,影响了正常受体的结合。
这种微乎其微的改变,让箭毒蛙产生免疫,不仅可以利用毒素吓退天敌,还可以保全自己。
科学家还发现,在箭毒蛙的进化历程中,这种基因突变曾发生过3次,在持续演变中慢慢稳定下来,使自身对这些毒液完全具有免疫能力。
吃“毒食”产毒液,自己却不会被毒死,这是箭毒蛙进化出来的一大本领,成为其生存下来的可怕武器。然而,再强大的武器也有弱点或软肋。
箭毒蛙的致命弱点
箭毒蛙的色彩十分醒目,在雨林中却根本不需要有所顾忌,可以毫无畏惧地向其它动物炫耀自己鲜亮的皮肤。因为几乎所有生物都知道箭毒蛙的危险性,连掠食动物也不敢接近它。
不过,也不排除一些没见过世面的“糊涂虫”,会不小心误食箭毒蛙,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活在茂密的热点雨林中,箭毒蛙几乎没有天敌,却有一个致命弱点–怕人类。
世世代代生活在亚马逊雨林的土著居民,得知箭毒蛙的毒液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便想尽办法收集箭毒蛙的毒素。
将毒素涂抹在箭头上制成毒箭或标枪,用来捕杀鸟类、猴子等其它动物,箭毒蛙这一名字也是因此得来。
当地人通常用火烘烤箭毒蛙,将毒素从其皮肤中逼出,或者用细藤条将箭毒蛙的四条腿紧紧拴住,再用小木棍或者鱼叉来回摩擦刺激背部,促使箭毒蛙分泌出毒液。
不过大多数土著人采集完毒液就会将箭毒蛙放走,以便它们能够继续“生产”毒液。
后来,人类发现箭毒蛙不仅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实验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毒性也会慢慢消失,还可以当做宠物饲养,渐渐增大了对箭毒蛙的捕杀量。
再加上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等一系列因素,箭毒蛙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数量骤降,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单中。
箭毒蛙,战斗力强悍的丛林杀手,碰到人类,也会败下阵来。
声明: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凯发app官方网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