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定于2021年9月17日(周五)上午10时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网直播,以下为文字实录:
新华社记者:
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已经举办了三届,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请问我国在水产养殖发展方面有哪些进步和成效?第二,我国举办这次大会有哪些意义?谢谢。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 刘新中:
谢谢你的提问,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我们举办这次水产养殖大会的初衷和想法。水产养殖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之一,不但为全球人类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成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就是保供,提供优质食品。而且,在降低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强度、消除贫困、促进增收、繁荣经济等方面,也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世界都认可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1985年,中国明确提出了渔业发展以养为主的方针,由此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彻底改变了中国渔业产业发展的格局,短短几年解决了中国人吃鱼难的问题。
1988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产量,这是标志意义非常大的事。1989年,中国水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30多年中,始终保持着以养为主的生产格局。2020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49万吨,养殖产品占比达到了79.8%,也就是接近了80%。中国养殖水产品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就是中国国内的产品,80%的水产品来自养殖,全球的养殖里面,60%来自中国。
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不但改善了中国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繁荣了农村经济,也为保障食物安全、减少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保证食物供给。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种类达到300种以上,养殖水产品人均年有量3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据专家测算,中国国民的动物蛋白消费约1/4来源于养殖水产品。而且,正在持续增长。
二是助力脱贫攻坚、脱贫增收。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农渔民收入的来源,特别是在广大老少边穷地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从1978年的1.6%提高到2020年的9.27%。2020年,专业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口达到457.5万人,是1978年的8.8倍,2020年,中国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37元,是1985年的35倍。
三是养护生态环境。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依靠捕捞天然水产品的历史,极大缓解了天然渔业资源保护利用的压力,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已由2011年的1241.94万吨控制到2020年的947.41万吨,减少了23.7%。这是什么概念呢?自然资源的捕捞产量在降低,但市场的水产品供给还是充足的,主要得益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另外,水产养殖还推动形成了渔业的碳汇,对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星期,我们在威海召开了渔业养殖碳汇论坛,不知道有没有媒体去。我国举办的全球水产养殖大会,一是有助于展示我国水产养殖业在保障食物供给、消除饥饿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享成功经验、成熟模式和先进技术,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二是有助于我国专家学者参与国际交流,了解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