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事件现在依然是大家讨论的重点,而早在hm事件之前美国就曾多次表态禁止使用新疆棉,那么为什么美国禁止用新疆棉呢?美国背后的动机和算计是什么呢?下面就跟见闻坊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美国禁止用新疆棉
这次欧美的联手狙击,背后其实还有经济动机。
以前我们觉得外国人拿新疆做文章,是为了国际政治的目的,现在已经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开始通过这种道德牌坊,对中国经济开始进行打压了。
新疆的棉花,不光是一个区域性的产品,而是深深嵌入在中国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要知道,尽管全球市场上棉花的需求量非常旺盛,但是适合种植棉花的地区并不多,世界上只有三个核心产棉区,中国、美国和印度。
这里面,印度虽然棉花播种面积全球第一,但是单位产量一直是在20公斤每亩的地位,比41公斤每亩的全球平均产量差了整整一半。
再说另外一个数据,世界棉花籽棉平均单产为109公斤,这籽棉其实就是还没有轧花的刚采摘的棉花,就像水稻和米的关系,美国能达到124公斤,新疆是246公斤。
所以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和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的87.3%。
构建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就是中国强大的纺织行业。
在疫情期间,大量的纺织业订单从印度回流中国,从去年5月份开始,中国面料及纺织原材料订单增长超100%;服装行业订单同比增长200%以上。
而中国眼睛都不眨的全部吞下,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原料供应能力,这背后,新疆的棉花功不可没。
要知道,201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120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39.2%;而服装出口是1520亿美元,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的30.8%,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2720亿美元的创汇。
美国带头搞的这一出手,想要弄的就是我们的纺织业经济。
哪怕没新疆这事儿,去年美国就已经开始禁止从6家中国企业进口棉花和服装等棉制品,所谓的强制劳动,只是给他们找了个更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除了在舆论上抹黑中国,在经济上想要捞回点颜面,新疆棉花这次事件,背后还有深意。
第一层,非常的直白,就是为了让我们边疆动荡。
经过咱们国家多年的布局,曾经兴旺的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已经完成了转型,新疆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最主要产区。
而棉花产业,也成了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尤其在南疆,有90%以上的县都种植棉花,面积占到了当地农业面积的60%。
这南疆的少数民族农民,不论是自己本身就是棉农的,还是丰收季节去帮忙的,棉花占他们收入的30%到50%。
2019年的数据,新疆一半以上的农民,也就是700万人,都是从事棉花生产的,这里面,少数民族占了70%。
所以棉花已经不再是一种作物,而是牵连着将近500万少数民族农民的生活和生计。
这棉花的稳定,对边疆稳定的意义,那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层,是一个试水,试试用产业ngo对中国经济的打击效果。
良好棉花发展协会bci,不是一般的非营利性质组织,而是一个深耕具体行业的ngo,在这个行业里面,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搞点报告、发个白皮书、制定一个行业标准。
比如抵制使用童工,比如制止对原材料产地的环境污染,再比如抨击咖啡行业对咖啡农的过渡剥削,这些其实都是对社会有益的。
在欧美的话语体系下,这些ngo占据了道德高地,那些被政治正确洗了无数遍脑的消费者还很信这些,甚至标榜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反正不管怎么说,终端消费者喜欢,那商家就喜欢跟着这些ngo走,把符合了这些ngo的认证作为宣传卖点。
而这些商家,在原料选择的时候,也要选这些ngo认为没问题的供应商。
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是世界体系里面的内容生产者,这些行业ngo霸占了话语权,开始主导行业标准的指定,渗透进了供应商选择权,决定了消费者购买意向,这就是美国这次小动作背后的大目的。
“新疆棉花禁令”背后的三个真相
第一个真相——新疆“强迫劳动”议题是西方反华势力“公关”产物。
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曾发表长篇报道,分别从炮制报告的智库背景、报告漏洞及媒体操纵等方面,揭露所谓“维吾尔人被强迫劳动”的谎言是美澳等国反华势力精心策划的“闪电公关活动”,没有任何证据可言。这一公关活动受到美国、北约和军火商等支持,这些势力将从一场激化的“新冷战”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在这个“合谋的谎言”里,末流智库炮制“定制化”报告,反华议员借机发声,西方媒体放大议题,立法机构通过相关法案,政府机构赋予行政合法性并执行实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将“强迫劳动”这盆污水反复泼到中国身上,达到抹黑中国、以疆制华的目的。
第二个真相——新疆人“幸福的滋味”,“装睡的人”不会懂。
就业扶贫,让新疆民众过上富裕日子,是中国治疆政策“治本”举措之一。结合当地民众就业意愿,新疆实施了就地就近就业、疆内跨地区就业、对口援疆省市转移就业等措施,帮助诸多新疆民众过上了“打工人”生活,人均年收入在4.5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远远高于务农收入。
乌恰县的帕夏古丽克热木在广东东莞打工13年,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500多名乡亲外出打工;在外省市企业务工的新疆女孩透露,同乡们合同到期后还想继续留在企业打工;经“教培中心”学习培训后,新疆男子一心挣钱养家,让家人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在这些新疆人勤劳致富的故事里,外界感受到的是新疆人发自内心的需求、不舍、感念,与所谓“强迫劳动”有何关系?
第三个真相——包括美企在内的全球供应链,面临“政治风险不可承受之痛”。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到国内棉花产量的80%以上,其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际上很多知名服装品牌,都是新疆棉花、纺织品、纤维制品的采购商。《华尔街日报》近日分析,美国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禁令,可能对依赖中国制造服装和其他产品的美国公司造成重大影响。
早在众议院运作“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期间,多家美国商业组织就已经出面反对,美国商会直言称该法案只会损害合法贸易,而不是所谓的“强迫劳动”。 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主席斯蒂芬拉玛尔批评称,“这样的禁令或是立法毫无疑问会登上新闻头条,但它们将严重破坏已经遭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人权、经济发展和合法供应链”。
迫于政治压力,一些国际品牌已经主动放弃物美价廉的新疆棉原料,转而寻求其他替代品;甚至为了规避后续更不可预测的政治风险,开始考虑把在华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这其中的转换成本难以估量。作为始作俑者的美国政府任性“动动嘴”,而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供应链却不得不承受“连番暴击”,这样的荒诞剧何日可止?